
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,国际局势变幻莫测,以苏美两国为中心的两极化态势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。
围绕世界第一的位置,两国开启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冷战与军备竞赛,而这一动作也使得阿富汗、东欧等多个国家地域神经紧绷,生怕一个不小心成为其中某国的炮灰。
时间走到1991年,自苏联解体后,世界局势再次发生变化。当苏联位于莫斯科的国旗缓缓坠落后,两级争霸的局面也宣告落幕,世界态势朝一超多强的方向发展。
不过,尽管美国在冷战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但他却不希望“活在苏联尸体上”的俄罗斯继承苏联的衣钵。因此,无论是在国际局面还是国内发展问题上,美国都向俄罗斯施以重重压力,希望以此来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,将其从大国的行列中剔除出去。
而俄罗斯这个由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国度,显然不想因此而服从于美国。于是,由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展开了“自救和复兴运动”。
一方面,其通过出口石油、天然气等重要战略物资来发展外贸经济,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。
另一方面,其在国际局势上也频频活动,不但在叙利亚战争、克里米亚事件中可以看到其背影,而且在联合国大会上,俄罗斯多次反对美国的主张,为自身争取权益的同时,也宣告了其在国际上的绝对影响力。
与急于彰显自身影响力的俄罗斯相比,中国在新世纪前后的表现自然也毫不逊色。中国不但从曾经积贫积弱的身影中脱离了出来,而且在经济发展、军事投入、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。
中国领导人乘着世界格局的东风,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份新的活力,不但使中国在冷战后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大国,还让中国的国际地位连年攀升,成为了亚太地区最为闪耀的一颗新星。
不过,尽管中俄两国的国力发展都已经步入了世界的顶尖行列,甚至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也无人能出其右。但对此,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却进行深度剖析,给予了中俄两国截然不同的评价。
“中等强国”俄罗斯
“俄罗斯已经降级成了一个中等强国。”开篇的一句话似乎颇为不可思议,对如今发展势头正盛的俄罗斯并不抱有太大期望。
那么为什么,美国杂志社会如此认为呢?深层次了解过后,我们不难发现背后的端倪。
一个超级大国在人口、资源、科技、军事等方面都应该有着强大的实力。就拿如今的俄罗斯与曾经的苏联相比,20世纪的苏联不但强势笼络了东欧的众多国家组成了华约联盟。
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,还具备在全球各个地方随时空降坦克军队的军事实力,不仅如此,苏联的钢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,经济发展和进出口额贸易也高居不下。
而俄罗斯在军事、资源、科技方面虽然有所成就,但与前苏联相比,仍旧相距甚远。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,俄罗斯只能说是有一定的体量,并且在亚欧地区具备一定的影响力,这与苏联的全球化影响力相比不在一个层面上。
俄罗斯的衰退主要反映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,从军事上来看,俄罗斯虽然在叙利亚冲突、第二次车臣战役等斗争中充分的展现了自身的强大军事实力,但这些战争与俄罗斯的体量并不匹配。其对手往往是不成规模的反政府武装势力、名不经显的小国等,并不具备太高的含金量。
而爆发于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冲突,则更为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的真正军事实力。在战争初期,包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内都认为俄罗斯一旦出兵,就可以迅速兵困基辅,取得战争的胜利。
但事情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,令俄军引以为傲的空降突袭技术,不但未能第一时间拿下基辅的重要枢纽安东诺夫机场,反而遭遇了乌军的顽强抵抗,给俄军造成了巨大伤亡。
在军事科技方面,俄国空军由于缺乏精确的制导武器做引导,导致战机失去地面目标最终被乌军防空所击毁。不仅如此,在俄军号称装备精良的舰队出击后,不但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,反而在被乌克兰的无人机多次袭击后无奈召回。
可以说此次俄乌战争中俄军的表现着实不尽人意,一场战役下来,不但使俄军制式化武器的销售额急剧降低,还对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单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来看,其已不再是超级大国的水准,甚至与某些世界性的大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。
而从经济上来看,俄罗斯虽然在新世纪初通过全球贸易体系出口石油、天然气等重要战略物资收获颇丰,拉高了人均收入水平。
但如此做的弊端也十分的明显,那就是经济结构水平过于单一,国内经济极度依靠外部出口。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个问题——经济受困于人,被敌对国家扼住经济命脉。也正因如此,当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,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了经济制裁,很快便使俄罗斯的经济陷入颓势,连年下降。
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,俄罗斯本就凋敝的经济进一步受到影响。俗话说“偏逢屋漏连阴雨”,俄罗斯在油气等资源难以向外销售后,国内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,更不要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了。
因此,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将俄罗斯评为“中等强国”或许也是从事实出发,看到了俄罗斯的世界影响力逐步下降的事实。
不过,《国家利益》杂志虽然给予了俄罗斯较为“难堪”的评语,但却对中国评价颇高。杂志中所言:“中国正在朝着世界大国的方向稳步前进,与俄罗斯不同的是,中国懂得利用美国的傲慢。”
创造奇迹的中国
步入新世纪后,中国领导人敏锐的抓住了世界局势当中的各种变化,给中国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,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变中求稳、稳中有速的新局面。不仅如此,中国利用美国对待其余国家的傲慢心理,使其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。
新世纪初的中国在美国眼中仅仅是一个生产加工国,因此美国希望利用全球贸易体系影响中国的意识形态,打乱其和平稳定的经济局面。而这也导致了大量西方国家将第二产业转往中国,希望将中国培养成一个生产端口。
然而,殊不知正是如此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汇聚于中国,使中国成长为了“世界工厂”。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赛道的同时,也提高了中国的产品研发能力,为中国后期一系列的产业升级打下坚实基础。
凭借对外贸易,中国将经济影响力扩散全球。有人声称:“你可以在地球上任一个角落找到made in China”,而这也绝不是夸大事实。
傲慢的美国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,区区数年而已,自己就再也离不开对中国产品的进口。尽管,事后美国多次以贸易战打压中国经济的发展,但中国的经济总量还是有增无减,稳步朝着“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”的目标前进着。
中国的影响力绝不止于经济,无论是从文化、科研等各个角度,中国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。就拿上文提到的军事来说,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,中国对于军事的投入占比也是有增无减。
在两千年前后,中国部队还面临着武器老化、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。在海陆空三军中,59式坦克、苏27战斗机、老式驱逐舰等等军事装备,在我国军队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。诚然,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现代化军事水平上逊色不少,甚至与日、英等国相比,我国也存在明显的差距。
此情况不但我国心知肚明,美国方面也知晓,短时间内中国绝对没有与美国掰手腕儿的可能。也正是由于美国有此误判,才使其将绝大部分的军事资源布置在中东等地区,给了中国足够的军事发展空间。
在缺少美国管制的时间里,中国的军事技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。如歼20隐形战斗机、中国第一艘自主航母等相继问世,在军事技术方面,量子通信技术、无人机作战系统等逐渐普及。
可以说,经过此数十年的军事积累,中国已经在整个欧亚大陆了站稳脚跟,中国也不需要在任何国家的胁迫下弯下脊梁。
总述
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的评论或许不无道理,无论是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各个角度,俄罗斯与中国似乎走上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俄罗斯受困于俄乌战争,国内经济受西方制裁濒临崩溃。而中国则立足自身,展望世界,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,其所展现出来的影响力已远非俄罗斯可比拟。
中国的大国形象深入全球民众心中,已浓缩为一个符号。我相信,其终将成长为一个举世鼎立的世界强国。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